心术观后感,心术观后感500字

ysladmin 15 0

三国曹子建七步成诗比唐代温庭筠八叉八韵,谁更技高一筹?

这问题很有趣,一起研究研究。

首先了解下八叉八韵和七步成诗

八叉八韵☞温庭筠,晚唐诗人+词人,花间派之鼻祖,有《花间集》遗存。温庭筠才思敏捷,极富天赋。据说,双手伸出再交叉(即十指相扣),完成这动作的时间,温便可作出一韵(一句诗)。八次叉手即成八句。唐人好律诗,故有“八叉八韵”之美誉赞温庭筠作诗敏捷。“温八叉”之名而来。

心术观后感,心术观后感500字-第1张图片-二喜范文网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七步成诗☞曹植曹子健。这位仁兄名气可就大了,且自带音响。建安文学领军人物+集大成者。才华跟下暴雨似的,横竖都溢。文学家谢灵运评“天下才有一石,曹子健独占八斗”;王士祯评“汉魏以来两千年,诗家堪称仙才者,曹植,李白,苏轼三人耳”。七步诗背景: 220年曹丞相过逝,相传曹丕为断后患,令曹植七步成诗。


八叉八韵 PK 七步成诗,谁才思更高一筹

先看八叉八韵这是温庭筠技能,即正常情况下,温庭筠随时都可能做到,甚至习惯性出口成章(不过曹植10岁就能😂)。这确实相当牛,久之也像一种本能思维。但这里有两点要说明。

心术观后感,心术观后感500字-第2张图片-二喜范文网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1.温庭筠诗多出自自然状态下。即,相对放松和适宜的综合环境,适合的气氛+时间+情感。我们可理解为: 他想作诗时,甚至来灵感时。当然也或有被友人考验的情况。但影响并不大。

2.温庭筠多不是命题作诗。有感而发才是诗人常态,即某种情感和环境出某种诗。他是相对自由的状态,据氛围,作想作的诗。一般没人逼他作题外诗,甚至他没灵感时可不出诗。


再看七步成诗。七步诗(220年)首录在《世说新语》,原六句,而非后来流传的四句。《世说》编者为南朝宋刘义庆(生于400年初),比七步诗晚不足两百年。有理由相信七步诗本为六句,比温庭筠八句相差不多。一步和一叉手用时也相当。

心术观后感,心术观后感500字-第3张图片-二喜范文网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七步诗出于什么背景。曹丕+司马懿 PK 曹植+杨德祖,俩集团当年竞争残酷。过往历历在目,加上子健才华非子桓所及,传曹丕难以释怀,欲加谋反之罪,正午约见于池厅,令曹植七步成诗。

注意细节: 曹植才华当世无二,曹丕是亲哥,非常清楚弟弟的本事和性格。可见曹丕处于知彼知己的绝对优势,既出题肯定有把握难倒天下第一才子。我们可想象下难度

脑补场景: 首先诗作灵感和取材来源已被局限,还想登高作赋?然后,文武百官,士兵操戈,特种兵埋伏,文帝咄咄逼人,气氛死寂,子健哀伤,乌鸦竟无语凝噎......

生死七步之后。这特么是吟诗作画,醉酒歌舞气氛?简直是抖腿舞,还要抖七步成诗......斟满酒一饮而尽的功夫,可能“人头就像湖南的柚子,就地打滚......”。什么江山,老婆,孩子,美酒,能歌善舞的美女......连命也没了。曹植能在这种环境下抖七步而成诗,还要打动文帝!1798年来再无第二人!

结论: 用时相当,但温庭筠是有感时出诗,身处自然状态;曹子健是被逼即兴出诗,身处生死高压状态。七步成诗难度系数远高于八叉八韵。七步诗可谓家喻户晓,妇孺皆会;七步诗是形容才思敏捷的专用词。这两点也客观证明了我子健兄更胜一筹。

另,曹植向来以才思敏捷+才华横溢著称,俨然成为才华的代名词,很多典故和此有关。曹植自小就聪慧敏捷;《登台赋》也是一挥而就;222年曹植被封鄄城王,在回鄄城途中便写下了名扬天下的《洛神赋》;曹植很多长篇的赋和篇,如《美女篇》,《白马篇》,这可不是短短几行诗词。

三国后蜀时期,诸葛亮明知刘禅无能,为何不自立门户呢?

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。如果将历史人物进行一个知名度排名,诸葛亮三个字一定名列前茅。特别是经过《三国演义》的刻画,将诸葛亮描绘成一个非常了不起、近乎神人般的存在。

先帝刘备驾崩之后,留下诸葛亮和李严辅共同佐幼主刘禅。诸葛亮身为蜀汉丞相,大事小情都要经过他的亲自把关,甚至被夸张到只要是超过二十军棍以上的事情,都要经过诸葛亮亲自处理。

说二十军棍以上的事情都要经过诸葛亮来处理,这一点肯定是夸张的。但是诸葛亮身为丞相治理蜀国,的确是事无巨细、日理万机的。

以当时诸葛亮的权威,如果他像曹操和司马懿那样篡取政权,完全不是不可能。事实上,当时蜀国的军政大权全部交由给诸葛亮之后,后主刘禅仿佛成了一只金丝雀,整日养在笼子之中,就像唐僧坐在孙悟空画在地上的保护圈里。

后世都以为刘禅无能,其实不然。刘禅谈不上是一个英明伟大的君主,但也绝不是朽木粪土、扶不起来的阿斗。

有人觉得“乐不思蜀”是刘禅懦弱无能的表现,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刘禅的高明之处,因为他“乐不思蜀”的回答和表现,保住了自己的脑袋,没让司马昭对其痛下杀心。

就好比越王勾践,当年他在吴国为奴的时候,为了讨好吴王夫差,亲自品尝过吴王的大便。若不是后来越王勾践的复仇成功,勾践在历史上的形象一定狼狈不堪。

再好比朱棣,朱允炆大肆削藩之际,朱棣通过装疯卖傻的表现,为自己的造反赢得了充足的准备时间。如果不是他后来造反成功,他的装疯卖傻或许就会被评价为无能的表演。

所以,我觉得不能以“乐不思蜀”来判断刘禅的软弱。特别是诸葛亮去世之后,蜀国在刘禅的治理下,延续了二十九年的国祚,这本身也是后主刘禅的能力体现。

有人说,刘禅后来不战而降的表现,总该将他定义为懦夫了吧。这个问题要怎么看,如果单以胜负来判断,刘禅的投降毫无疑问是软弱无能的表现。假如先帝刘备或者诸葛亮还在世,一定不会那么轻易的选择投降。

刘禅选择投降了,不管是不是为了成都城里老百姓的安慰存亡,他都是选择了投降。这点没话说,他的确是懦弱。但是如果说,刘禅真的是为了城中百姓免遭涂炭才选择的投降呢?那是不是可以把他理解为高尚?

再说回来诸葛亮,刘备驾崩之后,诸葛亮的权威非常高,甚至可以说是威高镇主。曾有人提议诸葛亮像曹操那样受封为王,诸葛亮没有照做,但他并没有完全拒绝。他表达的意思是,将来北伐成功一统天下之后,在受封为王也不是不可以。

标签: 心术观后感